![]()
在冷兵器时代,城市是对抗外敌的有效手段,尤其是在广阔的平原上。作为进攻方,进攻线上的城市必须一一攻克,否则可能会面临断粮的威胁。古代低地城市主要依靠高大的城墙和宽阔的护城河。我国有很多古城墙,如西安古城、大同古城、开封古城、荆州古城等。安徽省的土地大致分为四大板块。徽河以北是华北平原的淮北平原。从惠河到长江,都是建淮山。沿长江流域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中段的皖中平原。南有皖南山脉。让我们从北到南看一下安徽的古城。 【苏州砀山古城、苏州古城】苏州瓯县位于安徽北端,淮北平原中部,面积9939平方公里。苏州地势平坦,90%的面积是平原,最高峰关山,高408米。苏州境内河流属惠河水系。主要河流有新汴河、沱河、灰河、运粮河、小黄河,呈网状分布。新汴河是一条人工河,主要用于防洪排涝和水资源综合利用。起于苏州城北的漆岭子,止于洪泽湖,全长127公里。沱河与新汴河在苏州城内交汇。城市海拔约30米,市中心纬度为北纬33°38′47″。苏州砀山县,秦时称砀县下邑,位于北纬34°25′34″。古城砀山的y是外圆内方。城墙呈方形,面积0.62平方公里。护城河呈圆形,面积1.6平方米(环湖道路内)。砀山古城有景云门(东)、永宝门(南)、瑞螺门(西)、齐宁门(北)四个城门。苏州古城建于公元809年(唐宪宗元和四年)左右,因西周苏国而得名。苏州城原城墙为土夯墙,有东望槐门、南福才门、西连便门、北拱辰门四门。苏州古城的东、西城门均为水城门。隋唐大运河穿城而过,有甬桥连通南北。北宋时期,苏州受富尼县、保靖军控制。其 e经济和人口在汴河沿岸城市中仅次于帝都汴京。南宋时期,苏州成为战场前线,苏州陷落了一个时代。 1377年(明太祖洪武十年)筑石城一座,城下有护城河,面积约1平方公里。 【凤阳古城】滁州凤阳,古为淮夷之地,北纬32°52′04″镇。属西周钟离国,秦时置钟离郡。唐至元,黄帝二年(隋文帝建国)582年(黄帝二年)置濠州,以钟离为治所。唐、宋、元时期,都城由外城(相当于北京城)组成。明清时期)、中心城(紫禁城,相当于北京皇城)、皇城(相当于北京皇城)。 )由三部分组成,城南为圜丘(天坛)和皇陵,城北为房丘(地坛)。外城呈方形,凤凰嘴山依附城西南。周长30.36公里,面积约50平方米。有城门九座,水关十八座。顺时针:洪武门、右前门、涂山门、右后门、北左门、长春门、独山门、朝阳门、南左门。中心城呈方形,又称禁墙。南城墙长1680米,北城墙长1670米,东西城墙长2160米,周长7670米,面积约1000米。f约3.8平方公里。紫禁城有四个门:东安门、承天门(南)、西安门(西)、北安门(北)。皇城呈方形,又称紫禁城,东城墙长955米,西城墙长967米,南城墙长890米,北城墙长890米,周长3702米,面积约0.84平方公里。城墙高15.15米,下宽6.9米,上宽6.4米。皇城有东华门(东)、午门(南)、西华门(西)、玄武门(北)四门。 【寿县古城】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古称寿春。淮河主要支流颍河在附近汇入淮河。纬度为北纬32°34′42″。这里土壤肥沃,灌溉方便,适宜农耕。该位置是理想的。在 2公元前79年(秦昭襄王二十八年、楚庆襄王二十年),秦楚交战期间,燕京城被水淹没。楚庆襄王率领群臣从郢都东逃,北上陈城,轻松建都。不久南下定都寿春。 383年(前秦建元十九年、太元八年),前秦出兵攻打东晋,战于淝水(今安徽淮南寿县)。据说前秦军兵力八十万余人,投鞭断流; 东晋精兵七万余人,新山上草木皆布满了士兵。东晋以少胜多而幸运。前秦的苻坚军队大败。马期间有很多混乱经济衰退。到了洛阳时,马匹只剩下十万多匹了。现存的寿县古城始建于北宋,从1068年(北宋神宗熙宁元年)到1220年(北宋徽宗宣和二年),历时150多年,多次竣工。后来明清两代多次修缮完善,终于发展成现在的规模。寿县古城呈棋盘状布局,略呈方形。城墙有四门,东门为宾阳门,南门为同飞门,西门为鼎湖门,北门为靖淮门。四门各有骨灰瓮,至今仍保存完好。城墙周长7147米,高约9.7米,底宽18-20米,顶宽10米。6-10米。城池面积约3.65平方米。 【合肥古城】合肥位于安徽中部,南临徽河,北临长江。地处长江三角洲西翼,有山有湖,有河有海,面积约11400平方米。合肥市西南部属大别山余脉,山峦众多;主城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,丘陵起伏。合肥市地形以丘陵为主,海拔20-40米。最高峰牛王寨海拔595米。南淝河、排河均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合肥市。城区海拔15-40米,市中心纬度为北纬31°49′14″。合肥主要有三座古城,即汉代的合肥县城、合肥新城,以及明、明时期的泸州古城。清朝时期。今天的合肥古城主要指的是清代的泸州古城。其他朝代的合肥古城往往位于泸州古城。泸州古城城楼高耸,有卫武门(东)、石永门(东)、南浔门(南)、德胜门(西南)、西平门(西)、水西门(西北)、拱辰门(北)七座城门,面积约6平方公里。 【当涂古城】马鞍山当涂,位于古溪河北岸,古溪河与长江交汇处,距长江东岸仅两公里。三国时期,孙权定都建业(今南京)。岘港县位于长江以东,南京以西。 “金陵屏障、建康钥匙”的战略价值凸显。守了岘港县,就能守住建业。从 222 到 229公元(东吴黄武年间),孙权在此筑固蜀城。当涂古城始建于黄武年间。古称固蜀城,纬度为北纬31°33′04″。固蜀城墙呈方形,有六门:杏春门(东);澄江门(西);清源门(北);南临古溪河,自西向东依次为龙津门、南津门、湖蜀门。固戍城面积约2.6平方米。其规模宏大、雄伟、雄伟。 589年(隋文帝建国九年),固蜀改为当涂。远古时期,惠河流域有一个涂山王国。大禹治水,娶涂山氏女为妻。东晋以后,不少涂山人南迁至固蜀,故为当涂所取代。